对话经纶校友,一起面向未来——本部初中校区学生采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

来源:卢一苇 发布时间:2022-04-18

李晓霖校友1999-2002年就读于陈经纶中学本部高中校区,现任职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曾荣获2019年首都劳动奖章、被评为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2022年任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场馆后勤副主任,4月被评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 


 

李晓霖校友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

 


我是本部初中校区初一(1)班学生卢一苇,与李晓霖校友首次见面于202110月陈经纶中学建校一百周年创新发展大会的会场,一个是在校就读的志愿者,一个是受邀返校的校友。 

48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经纶校友李晓霖。于是,就有了“新老经纶人”的连线与对话。 


 

卢一苇同学在志愿服务中

 


卢:晓霖学长,您好!论年龄,我应该叫您“叔叔”,但是我想叫您“学长”,因为您毕业于陈经纶中学,我现在正就读于陈经纶中学。您看可以吗? 

李:可以,没问题。叫我“学长”还可以忽略年龄。 

卢: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您了,知道您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表彰,祝贺您!您能介绍一下您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的工作吗? 

李:冬奥会赛时期间,我在赛事主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团队,担任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负责基础设施、临建、电力、餐饮、清废、物流、形象景观以及引导标识等八个业务领域工作,为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520家新闻机构的注册文字和摄影记者、持权转播商、主转播商共计万余人提供服务,为赛时转播和新闻运行提供后勤保障,我们实现了运行“零故障”,服务“零投诉”的目标。 

在网上被“刷屏”的网红“机器人餐厅”就是在我服务的主媒体中心。我们运营的媒体机器人餐厅,安装调试智能餐饮机器人120台,实现了餐厅服务数据化、自动化及无人化,向全世界展示了智能科技与中国美食文化的完美融合及领先应用,为主媒体中心注入科技冬奥元素,同时严控食品安全,确保场馆食品供应充足可靠,结合媒体需求24小时提供就餐服务,让媒体客户群充分感受东道主的热情和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共接待媒体及工作人员22万余人次用餐。 

我们主媒体中心除了“机器人餐厅”是网红,还有就是我们的形象景观布置也非常有特色,获得了中外媒体的一致赞誉。我们用中国结、中国传统非遗技术制作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等大约14,000余平方米景观画、140余个景观品类,“创造性地将中国文化及美学融入场馆赛事形象景观,开启了奥林匹克设计新阶段”。 


 

李晓霖校友在会场外

 


卢: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要对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的时候,我以为受表彰的都会是获奖的运动员或像张艺谋那样的大导演,可这次获奖名单中更多的都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您作为“非体育行业工作者”,您想到过自己会受奖吗? 

李:我作为一名建设者和运行保障人员,没有想到我个人会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所以非常激动。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同时也属于我的同事们,我为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这几年冬奥筹办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今天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的自豪。 

北京冬奥会参赛运动员人数为3000人左右。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举办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包括场馆建设者、赛时办赛工作者、服务保障人员、运动员、教练员、新闻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在内的冬奥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大家都是冬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坚守各自岗位,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形象。 

就像总书记说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汇聚成了一股中国力量,团结协作走向未来,为人类战胜挑战做出了中国贡献。 

卢: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体育界的盛会,更凝结着各条战线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也正是在这样的盛会中,彰显了举国上下的爱国情怀,汇聚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激情和力量。您在主媒体中心场馆工作,接触的都是各国媒体人,您的感受是什么呢?或者说,您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 

李:在主媒体中心工作的媒体人,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受疫情影响,冬奥会没有境外观众,所以让全世界了解冬奥会就依靠电视转播和媒体工作者的报道,这届冬奥会是闭环管理,媒体记者能去的地方有限,只能是竞赛场馆、酒店和主媒体中心。因此主媒体中心成为媒体记者工作时间最长的地点,在他们的工作之余,要在餐饮、交通出行等各方面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而且,在这里工作需要一丝不苟,每一个言行都会在媒体的镜头下被放大和解读。 

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在冬奥会期间来到主媒体中心出席发布会,并在场馆餐厅用餐,对餐厅的智能化设备和餐饮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本人也获得了巴赫主席亲手赠送的一枚奥运徽章。 

卢: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有再多的困难都嚼一嚼咽了”,这应该是我们中国人的韧性,也是“北京冬奥精神”的一部分。您在工作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卢一苇同学在学习中

 


李:在冬奥经历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因为疫情带来的“闭环”管理,我和团队工作人员,从14日第一批境外记者抵达场馆,到冬残奥会结束,一直在闭环内连续工作了80天时间,每天往返于场馆和驻地两点一线。这期间所有工作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工作在冬奥保障第一线。闭环管理时间长,给所有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是,这些都已经被我们“嚼嚼咽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实现了工作人员的队伍稳定,做到了疫情“零感染”。 

卢:您的事迹和表彰给我们在校的“经纶人”做了个榜样,我们希望今后也能像您一样,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我还想请您寄语我们“小经纶人”。 

李:20年前,我在陈经纶中学度过了三年美好的高中时光。但是回首工作以来的经历,我发现,像备战中考高考一样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况且你们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老师陪伴左右。年轻的一代经纶学子有比我们更优越的条件,更广阔的见识,更丰富的经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迎接成年的到来。其实与我们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已经提前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少年时代,也必将呈现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但发展背后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已经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请各位同学看护好你们的激情和梦想,此后你们将无可选择地走向社会,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庇护,你们要学会独立成长,独立承担责任。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你们的人生也将扮演更多的角色,往小说,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将来做好丈夫和好妻子,做好父亲和好母亲;往大说,担当起社会的责任,担当起国家复兴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期待你们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每一个恪尽职守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荣耀。作为一名中学生,现阶段我将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