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并积极报道陈经纶中学杰出校友郎平回母校主题活动
6月12日,原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回到母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为“郎平班”授牌,为首届“郎平杯”排球联赛开球,参加“让女排精神在经纶落地生根”杰出校友郎平回母校主题活动。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妇女报、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广播、新京报、现代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劳动午报、朝阳报、朝阳有线等众多媒体和平台高度关注,实地采访并从不同角度报道了郎平回母校主题活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和平台已报道近60次。
回到母校,郎平校友难掩激动和兴奋,她说:“看到母校有那么大变化,感到非常自豪;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特别要感谢我的老师。”
活动中,郎平校友回顾了自己学习排球的经历,“每次上学我都特别兴奋,因为到了学校就可以‘玩’了!”看到现场的学生会心一笑,郎平接着解释,“我说的‘玩’是指每次课间休息都可以跑到操场上去运动。”郎平回忆,自己因为太过瘦小,被田径队老师“推”给了篮球队,最后才又来到排球队。幸亏当时的排球老师“慧眼识珠”,夸奖郎平弹跳好,并鼓励她“瘦也不要紧,同样可以打排球”,这才让郎平跟排球结了缘。她告诉同学们,不管做什么,要想成功,就要喜欢、热爱和坚持;失败并不可怕,它只是一个结果,我们更要注重努力的过程,每一次的小进步,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由喜欢到热爱,然后到一种职业追求,坚持下去,一定能有所成就。
在校友互动环节,郎平校友与当年的班主任和同学重聚。副班主任马玉鸿老师回忆了学生时代的郎平“有多拼”,她说:“每天早自习前、下午课后,我都能看到郎平在练球。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怎么练起球来不知道疼,也不知道累呢?!”这位爱排球的学生给马玉鸿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早自习之前和下午两节课之后,郎平肯定就跑到操场上去了,练扑球,练得裤子上都是土。”学生时代的郎平不仅热爱运动,学习上也科科不落,马玉鸿老师继续回忆说:“我记得郎平字儿写得很好,后来知道她自己在练字。而且,她自己总在课后学习许国璋版《英语》。”在马玉鸿老师的印象里,郎平一直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学生,而且认定目标后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为陈经纶中学“郎平班”授牌,为首届“郎平杯”排球联赛开球后,郎平校友表示,“我希望能够用我的影响,让更多的同学喜欢排球、热爱排球,并对排球项目有更多的认识,说不定哪天就成为一个更好的运动员;也希望同学们喜欢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热爱运动,把运动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今天有机会回到母校,很高兴,希望同学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别是在健康方面,希望他们更加热爱体育,强身健体,减少在电脑旁久坐的时间。另外,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希望他们都能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念,做最好的自己。”面对记者提问,郎平校友如是说。
媒体也就“郎平班”和“郎平杯”排球联赛的进展等情况采访了陈经纶中学校长刘雪梅。刘校长表示,今年9月起,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将在各个学段遴选“郎平班”,只要是全面发展、能在全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班级,就有可能被设立为“郎平班”,具体评选标准正在谋划中。我们将以“双奥朝阳”排球校园体育专项办公室落地经纶,设立“郎平班”和“郎平杯”排球联赛等系列举措为契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排球项目,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爱上排球,掀起排球运动热潮,让女排精神在经纶落地生根。“郎平杯”排球联赛,目前是集团内的联赛,随着联赛的发展,运动员水平的提升,相信以后能走出集团,走向朝阳,走出北京,走向全国。
刘雪梅校长还说,“‘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与陈经纶中学‘老实做人、勤奋做事、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经纶精神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我们想通过百年经纶的精神和女排的精神,激励我们的孩子永不言败,无论碰到什么困难,能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