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赵卿、马卫华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门头沟区教师研修中心开展野外实践活动

来源:霍宝腊 赵卿 发布时间:2024-06-19

地理学科新课标提出,教师必须能在真实情境下具有实践能力,能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的活动素材。为促进一线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与专业发展,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杨红特级教师工作室、赵卿特级教师工作室、马卫华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门头沟区教师研修中心于5月底开展了北京门头沟野外实践活动。活动邀请北京市门头沟区地理教研员李春旺老师为指导教师,首师大丁尧清教授、杨光教授全程参与调研指导。 

集中前往实践活动目的地的途中,杨红老师和赵卿老师分别进行动员讲话。杨红老师表示:“地理教师肩负着传递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任。这次野外实践活动,是我们将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连接的绝佳机会。希望老师们能够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用智慧去解读地理的奥秘”。 

赵卿老师鼓励大家: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捕捉风景,用心灵感悟自然。希望大家在这次活动中能够收获满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自然奇观与地质变迁的交响 

此次考察实践,李春旺老师带领三个工作室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中门寺(地形倒置)——太子墓(地壳运动)——爨底下(主要沉积岩、岩浆岩,差异风化与地貌,内外力作用、岩溶地貌,聚落与自然环境,交通布局与经济发展)——斋堂(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剖面)。 

中门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其地形特征显著,尤其是“地形倒置”现象。这一现象源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长期的地质活动。在地壳运动中,背斜轴部因张节理发育,侵蚀作用强烈,导致背斜山逐渐演变成斜谷,而向斜谷则形成向斜山,形成地形倒置。 

太子墓位于西山脚下,地质构造复杂。该地区的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壳内部的应力变化。 

  

桥梁艺术与京西工业的记忆 

门头沟区号称“桥梁博物馆”。最南端的京门铁路桥最低、最短,但历史最悠久;其他几座桥依次由南向北在永定河道上展开,最宽、最新的是三家店公路新大桥;最北端的弧形桥最高、最长。 

回身南望,2019年才竣工通车的新首钢大桥宏伟高大,就像一座兼具力与美的钢铁艺术品。最为显眼的是位于最中心的永定河水闸公路桥,这座桥也叫三家店拦河闸桥,是永定河上的北京第一座现代钢筋混凝土大桥。大桥于1956年2月动工兴建,1957年5月正式运行,是个闸、桥合一的拦河闸公路桥。在永定河河道之上,近百年来,一座座桥梁飞架两岸,如同一幅立体的交通画卷。不仅盘活了百年来的京西工业,为北京近代工业留下了宝贵的足迹,而且,这一座座桥梁,堪称一座最直观的中国近代桥梁博物馆。 

  

爨底下村的地理故事与智慧 

在爨底下村,李春旺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地理课。他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深入剖析了爨底下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爨底下村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而备受瞩目,更因其丰富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历史变迁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案例。 

爨底下村地处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距北京市区约90公里,海拔650米。该村位于太行山脉的深山峡谷中,四面环山,下方是一处天然关隘,裂谷长达100多米,堪称天险。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为爨底下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地区在青白口纪(距今2.3亿年)沉积了大量绿色和紫色泥灰岩,在古生代的寒武纪(距今0.23亿年)时期又沉积了大量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及条状带灰岩。这里的绿色和紫色泥灰岩常被当地居民赋予“青云直上”和“紫气东来”的寓意。 

通过李春旺老师对爨底下村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内涵。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整个村庄以村的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同时,爨底下村还具有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灾害和社会治安的防范意识。爨底下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爨底下村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最后,李春旺老师带领大家观察了斋堂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剖面。斋堂马兰黄土剖面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以淡灰黄色、疏松、无层理的黄土为主,厚度分布不均匀。该剖面地处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是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地质演变的典型地区。 

  

实践活动结束后,各位老师都积极整理了教学设计等资料。在交流群中,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内容包括自己在实地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如何将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的经验等。通过交流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本次野外实践活动不仅让工作室老师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让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此次活动很好地响应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了地理教师在真实情境下的教学素材处理能力,促进了一线教师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与专业发展。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