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初中“卓越教师”语文教研活动圆满举行

来源:阴泓宇 发布时间:2025-04-25

春风似缕送暖至,教研如荼正当时。4月14日至18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卓越教师”初中语文项目教研培训活动圆满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吴欣歆教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余萍老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多位编辑和记者莅临指导交流,本部初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及内蒙古初中语文卓越教师团队参加活动。 

教研活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评价与实践”,研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如何设计有效任务驱动教学,并根据文本特点展开跨学科活动。活动中,吴欣歆教授围绕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用前沿理论和丰富案例为语文教师们指明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方向;教研员余萍老师围绕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培训“如何就学生的学习思维设计活动”。本部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谢涛老师,就如何用教科研引领教研组建设、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分享陈经纶中学语文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成果。 

好课展示环节,大众新闻、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直播了初一语文备课组长杨海龙老师的名著阅读课《在“哭”与“笑”中探寻命运出口——〈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在线教师、家长及新闻工作者近千人观看直播课程并互动交流。吴欣歆教授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杨老师帮助学生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文本理解框架,帮助学生从全局的视角来看待小说的故事发展,这节课不仅注重文本的情感深度和社会背景,还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初二语文备课组共同打磨“游历山川阅胜景,行走京城韵情思”大单元教学。闵宇霞老师的《明行踪,理脉络》从梳理作者游览行踪切入,引导学生清晰把握文章脉络;申军娟老师的《析方法,品胜景》聚焦写作技法,助力学生领略文中美景妙处;张续婧老师的《绘美景,融情蕴》侧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细腻情感;熊素文老师的《赏游历,悟情思》升华至情感领悟高度。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课程,紧扣学习任务群,实现读写结合与教学评一体化,生动诠释新课标新课程理念。 

本次跨学科教学活动,在本部初中李威校长引领下,历史、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师协同开展教研活动,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在知识迁移应用中培养系统性思维,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借助多学科知识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能力。阴泓宇老师的《黄河颂》、盛宇辉老师的《卖油翁》,将地理、历史、数学、物理等多学科串联,带领学生感受家国情怀、人性之美;熊素文老师游记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借助“温仰磊博士小课堂”,深入理解文本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感悟。 

研讨交流过程中,语文组教师汇报了语文组近几年的教科研探索实践过程与成果。教研组长谢涛老师分享陈经纶中学语文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交流汇报任务驱动下的语文教学形式,为教师提供教学创新思路;杨海龙老师就新课标视域下新修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汇报了本部初中语文组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关宇、杨云、王海娜、熊素文、张续婧等老师聚焦“项目式学习视域下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分享如何在项目式学习理念指导下,设计出更具综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语文单元作业。 

内蒙古教师团队也带来新教材单元设计与反思,两地教学理念在交流中交融。吴歆歆教授主持的研修工作坊成员也参与其中,老师们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感受收获颇丰。老师们也感谢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凭借深厚的教育底蕴与专业的组织能力,为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

此次教学交流活动,不仅搭建起教师互学互鉴的桥梁,更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相信在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育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余萍老师(右一)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