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高中校区召开2025年新教师启航培训大会
为助力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环境,提升专业素养,8月29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高中校区在大礼堂隆重召开以“赋能新起点 携手育未来”为主题的新教师启航培训大会。本次培训聚焦课堂教学创新与实效,围绕“四有四戒”课堂理念和“四思五维”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讨,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培训会在杨秋静主任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杨主任强调,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和未来希望,希望大家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以精心设计的课堂激发学生潜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随后,新教师们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围绕会前发布的五个核心议题展开限时十分钟的深度讨论。这些议题源于当前学校提倡的“四有四戒”课堂文化与“四思五维”教学模式,直指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挑战。
五个核心议题即:用“精心设计”破除“形式主义”,探讨形式主义课堂与精心设计课堂的核心区别,并举例说明如何实现真正的课堂设计;如何为一个知识点设计思维进阶路线;如何科学设计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如何高效组织“微课堂+大讨论”模式;如何让课前学习真实发生,让课堂时间价值最大化。小组讨论气氛热烈,思维激荡。
在接下来的代表发言环节中,各小组依次分享了讨论成果。于海畅老师代表第一小组发言,指出形式主义课堂往往“有活动无目标、有互动无思维”,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则应目标清晰、环节递进、评价嵌入。她以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核心问题链、分层任务单和真实成果输出,实现“一课一得、课课有进阶”。
尹旭老师在阐述议题二时,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为例,提出借助思维导图和外显化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感知→符号表达→综合应用的阶梯式跃升。他特别强调,理科课堂应避免“步骤灌输”,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反思”的真实教学过程。
第三小组的韩春萌老师则以自编的“小说联读课”为例,回应“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这一议题。她通过“明晰概念-辨析情感-品析情节”三层递进的学习任务,配合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机制,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展示所长、体验成功。
针对“微课堂+大讨论”的组织模式,赵一丹、朱金硕等三位老师从不同学科角度提出实践策略:微课内容应短而精,直击重难点;讨论环节需设置清晰指令和角色分工,同时借助计时器、小组记录单等工具提升效率,避免讨论流于表面。
在议题五“让课前学习真实发生”方面,吴晓天、霍宝腊老师们一致认为,前置任务不应是简单的“看书做题”,而应融入真实问题、适度挑战和轻度反馈机制。例如通过在线平台设置引导性问题+课前小测,使学生带着思考和疑问进入课堂,从而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开展深度教学。
在点评环节,赵卿老师充分肯定了议题一、二的分享,并建议大家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引入真实情境和生活关联,使知识“有来源、有去处”,增强学生获得感。
宋金萍老师就议题三、四进行评析,表扬了新教师们很强的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同时强调课堂即时评价和小组任务中“核心知识人人过关”的重要性,建议借助评价量表和随机抽查巩固学习成效。
孙丕训老师针对议题五指出,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需与高考能力要求及素质教育目标相结合,例如通过项目式预习、开放性问题导学,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培训后半程,余慧和韩国凤老师结合多年带班经验,为年轻教师提供了解决常见课堂与学生管理问题的实用策略,包括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与不同类型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等。
魏英老师则开展了微型工作坊,演示了高效课堂管理的核心技巧——从规则建立、节奏把握到情绪引导,为新教师从容走上讲台注入信心。
最后,王小平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她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新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彩分享,勉励大家保持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将培训所得转化为课堂实践,真正实现“赋能新起点,携手育未来”。
整场培训内容充实、交流深入,不仅为新教师提供了理念引导与方法支持,也进一步巩固了学校重视教学研究、聚焦课堂优化的共同愿景。新学期即将启航,期待每一位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绽放光彩,携手书写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