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小学开展项目式学习课程展示交流活动

来源:鲍娜 发布时间:2025-10-20

为打破学科壁垒、激活课堂生态,探索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新范式,10月15日,北京教育学院小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实施与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走进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开展交流活动。项目式学习研究专家胡佳怡博士带领来自市区各校近30位校长,观摩了保利小学学生汇报的项目式学习展示,并进入课堂,分为三组观摩了六节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呈现。 

本次推出的观摩课,是来自保利小学师生共同开展的“光影里的非遗”“校园昆虫旅馆”“汉字小侦探”等项目式学习课程。 

韩琳琳、刘娜老师分别授课“光影里的非遗”项目中的第1课时和第6课时。韩琳琳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非遗基本概念、种类及发展历程和面临困境。刘娜老师带领学生用英语描述节日的历史、习俗和庆祝方式等。两位老师的授课体现了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在知识积累、能力获取、素养提升方面取得的综合成效。 

王宁宁老师在“小小气象员”项目中,体现了数学老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适时提供必要的学科知识。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完整数据的折线统计图绘制,通过“数据观察、规律发现、结论推导、建议提出”的分析路径,提供知识支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解读气象现象(如气温波动、温差变化)。 

陈明杰老师的授课,结合“如何用艺术的形式解决情绪问题”项目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先通过分析数据研讨“部分量与总量对占比的影响”、观看情绪缓解短视频,再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并展示情绪缓解操,最终为六年级学生提供了化解情绪问题的良好方案。 

隗合刚老师带领一年级学生扮演“汉字小侦探”,通过故事、动手书写与绘画,体验汉字学习的乐趣;通过欣赏汉字形态之美的创意美术活动,感受汉字的线条之美。 

李静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校园昆虫旅馆”项目式学习,在第3课时中,学生分组展示了设计思路,并接受同伴质询,深化对“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学生能够基于证据(昆虫习性)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并能吸收他人建议优化自己的方案。 

观摩课后,保利小学景朝霞校长在主会场进行题为“跨界汇群智,育人细有声——项目式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的经验分享,系统展示了学校从“萌芽试水”到“深化突破”四个阶段的探索历程,以及“纵向扎根、横向拓展”的双螺旋育人模式;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驱动和多元评价等方式,有效推动学科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嘉宾中的校长学员代表在交流中提到:项目式学习已在学校“生根发芽”,呈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浸润效果。参访校长团队深受启发,将带着成果回归本校,进一步推动教师与学生深入参与项目式学习,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此次项目式学习课程展示交流活动,展现了保利小学在跨学科课程构建方面的创新实践,也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获得与会者和项目主持人胡博士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反响。未来,保利小学将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持续深耕项目式学习,不断优化跨学科课程体系,在“以项目促学习、以实践育素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推动区域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