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高中高一学生深度观摩朝阳区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决赛
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社会观察与公共参与能力,10月16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高中校区模拟政协社团的5名高一学生代表,走进第二届北京市朝阳区高校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决赛现场,近距离领略青年学子以专业提案回应社会关切的智慧与担当。
多领域提案:青年视角的社会应答
决赛现场,来自中华女子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团队,带来了涵盖生态环保、文化建设、国际传播、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精彩提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碳寻未来团队”以《“碳”寻未来,益起“绿”动——关于增强公众低碳认知的提案》,从调研数据入手,剖析公众低碳认知的现存短板,提出“校园低碳实践基地+社区科普矩阵”的创新推广模式,其对绿色发展议题的青年化解读,让观摩的同学纷纷记录“原来低碳宣传可以这么有创意”。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团队聚焦《以高品质演艺文化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结合朝阳区演艺资源优势,从“演艺IP孵化、消费场景融合”等维度构建方案,展现了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联结,为同学们理解“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鲜活案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PRISMA队的《关于加强国际市场营销以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提案》,由中外学生联合打造,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提出“分区域精准营销、青年KOL矩阵建设”等策略,其国际化的团队构成与议题视野,引发同学们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热烈讨论。
观摩有感:在思辨中锚定成长方向
观摩过程中,同学们时而为提案中的翔实数据惊叹,时而因答辩环节的犀利提问屏息,更在赛后交流中踊跃分享感悟。
高一3班 都思涵
此次观摩高校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决赛,于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思想洗礼与认知升华。在提案展示环节,大学生们展现出的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思考使我受益匪浅。此次观摩,让我深切感受到现代青年对国家发展的热忱与担当,他们以青春之思、青春之力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样的制度下,青年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思考与实践中,社会主义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在大学生们的提案与交流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这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员,也要更积极关注社会、思考问题,争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一3班 肖淑心
通过这次观摩,我深刻体会到,模拟政协不仅是一个比赛,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实践课。它搭建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桥梁,让我们在实践中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将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中。它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更主动地观察社会、思考未来,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4班 王真妍
观摩朝阳区各高校学子的模拟政协提案大赛,我深切感受到大学生专业素养与社会关怀结合的独特力量,他们不再是抽象的“大学生”,而是带着学科背景与生活经验的真诚建言者。
赛事让我明白,真正的社会参与,始于对自我特质的认知运用和对社会热点的观察,专业优势与真实关切相融,才能让提案有坚实根基。如央美学子探索艺术激活公共美育、中医药学子关注岐黄之术传承、北二外留学生助力中国形象推广,这些都印证有效建言需联结个人所学与社会需求,将模糊关切转化为“立意高而立足实”的提案。
离开会场,我不仅带走记忆,更收获思考启蒙:年轻一代如何从观察者成长为民主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如何挖掘自身禀赋找到责任?这份思考将伴我前行。
高一10班 王子政
参与第二届朝阳区高校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决赛,我收获颇丰,知识储备与实践认知均有新提升。
选题需紧扣时代潮流、依托国家政策,且聚焦具体领域,避免宽泛空洞。如本次约五所高校提案围绕博物馆展开,契合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目标;“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流程”这类小切口选题,更易调研与提可行方案。
问题剖析要透彻,明确根源与破题方向,否则易文不对题,像解决博物馆预约难提案,若未深挖原因,仅提完善线上预约系统便会失败。
提案需多方主体协同,如中医发展提案需名医、青年中医及卫健部门参与,还需明确职责与保障机制。此外,可结合人工智能等时代特色或朝阳区区域特色塑造提案独特性,提升辨识度与价值。
高一13班 于久珊
高校学子提案涵盖就业、营商、文化、环保等社会治理领域,凭敏锐洞察抓痛点,以扎实调研建方案,体现立足现实的实干精神。如博物馆之城建设提案,呼应北京定位与城市战略,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思维值得借鉴。
赛事内核是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预演,学子在此锻炼能力、强化公民意识。获奖学生之言揭示青年成长新路径:既要读书,也要在社会课堂练本领。
作为高中生,可从关注校园、社区小事,参与时事讨论起步,培养相关能力。大赛照亮青年责任,愿我们以学子为榜样,播下担当种子,未来成国家建设栋梁。
以观促行:种下公共参与的种子
此次观摩活动,是一次跨越学段的思想碰撞,更是陈经纶中学“立德树人”实践的延伸。通过沉浸式感受高校学子的调研精度、提案深度与担当力度,5名高一学生不仅拓宽了社会认知边界,更在心中萌发了“关注社会、建言献策”的意识。未来,本部高中将持续搭建此类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以青春之思、青春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责任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