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景劲松分校鲲鹏校区开展颐和园跨学科实践活动
入秋之际,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鲲鹏校区组织开展了“园韵窥微·探颐和园之景,解古今智慧之码”跨学科实践活动。颐和园是立体“百科全书”,“园韵窥微”研学打破学科边界,让学生以多学科视角探索园林智慧,开启一场跨越古今的智慧之旅。
语文学科:“匾联窥天地,诗心绘河山”——探寻颐和园中的文字之美与山水之韵。语文课走出书页,学生循昆明湖、长堤而行,沉浸式感受山水脉络,将桥的曲线、塔的倒影等景致化为文字,完成观察、感悟与表达的实践。
数学学科:“格物寻景,数绘颐和”——基于颐和园实景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结合颐和园历史文化,联结数学与地理、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表达”实践,体会数学实用价值,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习惯。
英语学科:“Explore the Summer Palace: English Guiding & Travel Journaling”(探秘颐和园:英语导游实践与游记创作)。学生化身“英文小导游”,介绍园林建筑与历史,创作英文游记,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树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信念,展现文化自信与传承风采。
物理学科:“动静之间,寻光觅声”——探古典园林颐和园中的物理智慧。各小组探索光现象、运动速度、声现象等知识,拍摄光的反射照片、计算游船平均速度、解释回声现象,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激励探究热情。
道法学科:“品味园林古韵,锤炼高尚品格”——探寻颐和园里的规则意识和亲社会之道。以实景为课堂,对接“大社会”,引导学生认识规则重要性、树立规则意识,践行亲社会行为,明确权利与义务,将“他律”转化为“自律”,提升社会责任感。
历史学科:解码皇家园林的历史密码——探寻颐和园中的兴衰印记。以颐和园为“活态课本”,梳理其从瓮山泊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分析与清代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的关联,帮助学生构建历史认知框架,感知时代印记。
地理学科: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地理环境适应观察。从课本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颐和园建筑,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等抽象知识具象化,理解地理知识解释生活场景的工具性。
生物学科:“传承的密码”,寻找秋天生命的时间胶囊——颐和园植物花、果实与种子收集与探究。学生收集观察植物果实和种子,了解松塔、蒲公英等种子的传播方式,领悟生命传承的智慧与希望。
此次颐和园跨学科实践,以园林为鲜活课堂,让各学科知识走出课本、融入实景。学生在赏景中品文字、探数理,在实践中传文化、悟品格,既解锁了古典园林的古今智慧,更提升了综合素养与文化自信。这场研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融合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