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七年级与九年级历史教研活动在保利分校成功落下帷幕

来源:邱海燕 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17日,朝阳区七年级与九年级历史教研活动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成功落下帷幕。活动中,保利分校王福健老师与李慧军老师分别执教七年级、九年级研究课,两节课以独特的教学线索、新颖的课堂形式,打破历史知识的“尘封感”,让厚重的历史变得生动可触。这不仅充分展现了保利分校“问题化课堂”的鲜明特色,更为朝阳区教研团队倡导的“思创课堂”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本次活动采用“线下+线上”双模式,吸引了朝阳区众多历史教师参与,教研员郭大维、魏龙环更是亲临现场,全程听课并给予专业指导。​ 

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繁杂、涉猎广泛”的教学难点,王福健老师另辟蹊径,以“甲骨文”为核心线索,巧妙串联起天文历法、医学、青铜器、文学等多元文明板块,构建起完整的时代文明图景。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充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践作业——用食材制作的甲骨文入手,自然开启课堂探索之旅。为深化学生体验,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造字闯关游戏”点燃学生兴趣,“中医问诊角色扮演”让知识贴近生活,“司母戊鼎模型观察”直观呈现历史细节,“典型图文材料研读”引导深度思考。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沉浸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在评价反馈环节,学生们纷纷表达对古人智慧的敬佩之情,不仅激发了对中医、天文历法、甲骨文的探究热情,更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形成了初步的认知与认同。​ 

面对九年级历史非中考科目的现实挑战,李慧军老师以“游戏式教学”为突破口,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堂焕发生机,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课堂伊始,李老师引用《双城记》名句搭建情境,迅速将学生带入历史语境;随后,引导学生化身为“时空侦探”,围绕“谁是将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的幕后主使”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探究。探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热烈研讨、清晰陈述观点、激烈辩论,深入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利益关系,逐步还原法国大革命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这种沉浸式探究模式打破了传统讲授的局限,让学生在主动推理中真切感受法国大革命的波澜壮阔,深刻理解阶级矛盾、权力斗争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得出“资产阶级代表雅各宾派是关键力量”的结论后,李老师进一步抛出“是谁刺杀了马拉?”“同为君主,为何拿破仑未被推上断头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阶级分析法、史论结合、一分为二等历史思维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整堂课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更让初三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他们为理想目标奋勇前行。​ 

课后评课研讨环节,现场教师围绕两节课展开深度交流,思想碰撞间迸发智慧火花。在场教师对两节研究课给予高度评价,朝阳区历史教研员、特级教师郭大维进行总结发言。针对《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郭老师提炼并明确了中国科技文化史的教学方向——通过构建知识内在联系、强化学生真实体验、深化科技文化价值认知、提升教学立意,为在场教师提供了专业且精准的教学指导;对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游戏教学形式,郭老师认为其拓展了历史教学思路,建议未来在历史教学中常态化运用此类创新模式,让课堂更具活力,进一步推动 “思创课堂” 建设走深走实。

两节研究课的成功离不开朝阳区历史教研员郭大维、魏龙环老师的悉心指导,更凝聚了保利分校历史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实现了团队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历史教育这片沃土上,经纶教师将继续深耕不辍,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让历史活起来”为目标,让历史文化的养分持续浸润莘莘学子的心灵!

 

 

区历史教研活动在保利分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