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景分校小学部跨学科实践活动创新开展
依托朝阳区“三会”项目,11月4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小学部科学组与美术组强强联手,创新推出“巧绘自然——从观察到创造”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科学严谨筑牢观察探索之基,以艺术灵气解锁创意思维潜能,奏响了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新乐章。
活动伊始,温馨短片回溯两个月师生共探自然的珍贵历程。美术组组长陈瑾老师解析了科学观察的严谨性与美术创作的想象力之间的内在联结,鼓励同学们在学科交融中体悟自然之美,正式拉开活动帷幕。
现场氛围格外热烈,一年级8个班的学生代表依次登台,骄傲地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水培大蒜全周期生长记录、蒜黄培育光照对比实验、树叶形态季节绘本……每一份分享都凝结着全体学生两周来的持续观察、细致记录与精心绘画,尽显童真巧思,她们专注的分享模样赢得台下阵阵赞叹。
学校为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科学类、美术类荣誉证书,鲜红的证书映着孩子们的笑脸,热烈的掌声见证成长印记。
教师代表随后分享跨学科教学感悟。科学学科申琳老师坦言,低段科学教学曾受困于探究兴趣弱、认知碎片化等难题,而美术可视化表达为科学观察精准化、知识具象化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联合美术教师设计专属观察手册、素描本与记录表,学生观察准确性显著提升,更能构建特征与环境的逻辑关联,成功突破教学瓶颈。
美术学科王楠老师则以“观察-创作-展示”闭环教学为核心,分享实践路径:引导学生用放大镜细究叶脉、叶柄等细节,再通过勾线、撕贴、拼搭等多元形式转化为艺术表达,作品按“绘真实、拼形态、创联想”分类呈现,让观察更深入、创作更具个性。
综合组组长赵静老师全面总结,梳理了本组从自制小乐器、发豆芽到本次植物观察的跨学科探索脉络,提炼出“锚定核心、自然融合、闭环见效”三大策略与“感思创”教学模式——以感性体验输入,靠科学思维深化,用创新成果输出。学校将进一步打磨现有模式,构建1-6年级12个跨学科活动体系,让融合教育持续赋能师生成长。
帝景分校张彦薇书记、池志丹主任、王芳主任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张书记驻足欣赏科学美术展,用“惊艳”二字概括活动呈现效果。她指出:孩子们的作品和展示汇报,既藏着科学观察的细致,又充满艺术表达的创意,同时提出优化建议——后续可进一步融入语文学科元素,丰富跨学科维度;希望各教研组能以科研视角做好系统性规划,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效果。池主任称赞活动“惊喜无限”,充分肯定其在科学启蒙、激发思考与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王主任赞赏教师团队的创意与协作,期待将跨学科打造成学校特色品牌。
这场“巧绘自然”实践,不仅是一次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是帝景分校对新时代教育路径的深度探索。跨学科不是学科内容的简单拼接,而是打破学科壁垒、滋养核心素养的教育创新。从一年级学生眼中的好奇光芒,到教师团队的教学智慧,再到“三会”项目理念的落地生根,无不印证着融合教育的独特魅力。
未来,帝景分校综合教研组将继续坚持“以自然为鲜活课本、以融合为核心路径”的育人理念,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着力培养兼具创新精神、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鲜活生动、掷地有声的教育答卷!
